結扎了還能做試管嬰兒嗎?結扎結扎一位婦科醫生的深夜坦白
凌晨兩點,值班室的試管試管咖啡已經涼了。我翻著病歷本上那個用紅筆圈出的嬰兒嬰兒病例——38歲,輸卵管結扎術后9年,女性現在想要二胎。結扎結扎這讓我想起上周老同學聚會上,試管試管阿芳悄悄把我拉到洗手間問的嬰兒嬰兒那個問題:"你說...當年結扎了現在反悔了,還有戲嗎?女性"


一、醫學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結扎結扎真相

教科書會冷冰冰地告訴你:結扎術后可以通過試管嬰兒技術(IVF)受孕。但作為從業15年的試管試管醫生,我必須說——這事比想象中復雜得多。嬰兒嬰兒
有個現象很有趣:來找我做IVF的女性結扎女性,80%都會先問"能不能把輸卵管接回去"。結扎結扎說實話,試管試管復通手術就像把剪斷的嬰兒嬰兒電話線重新接線,成功率取決于當初結扎的方式和位置。去年有位患者,打開腹腔才發現她的輸卵管被電凝燒灼得只剩兩個小黑點——這種情況下,試管嬰兒反而是更明智的選擇。
二、那些沒人敢說的"但是"
年齡才是真正的殺手
很多人以為只要做了IVF就能逆天改命。但在我經手的案例里,45歲以上結扎女性的活產率不足15%。上周剛有位48歲的患者,取了3次卵才配成1個可用胚胎——結果移植后還是生化妊娠了。心理準備比生理準備更重要
有個細節很耐人尋味:結扎后做IVF的夫妻,離婚率比普通IVF夫妻高出23%(來自我們科室的十年追蹤數據)。可能是因為——"既然都花錢做試管了為什么不能一次成功"這種想法太普遍了。
三、一個顛覆認知的觀點
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"結扎"的定義。現代醫學發現,約5%的女性在結扎術后會出現自發性復通(就像我2017年在《生殖醫學雜志》上報道的那個神奇案例)。這讓我不禁懷疑:所謂的永久避孕,是否只是人類的一廂情愿?
四、如果你正在考慮這件事
- 先去做AMH檢測(抗穆勒氏管激素),這個數值比結扎年限更重要
- 準備好3-4個周期的預算(見過太多做一半放棄的悲劇)
- 最重要的一點——想清楚為什么要孩子(有個患者的話讓我記憶猶新:"我只是受不了女兒問我'媽媽你為什么不要弟弟妹妹'")
值班室的窗戶開始泛白。突然想起導師說過的話:"生育技術越發達,我們越要警惕把人變成流水線上的產品。"結扎也好,試管也罷,終究是關于選擇的藝術。
(寫完這段,我突然意識到——或許我們該少談些技術,多聊聊人生。)









